高温预警、闷湿桑拿天,眼下全国各地无论哪种天气,都唤醒用户对空调的需求,而叠加国补限额,似乎正在改变着空调市场价格的走向。
徐女士最近因为买空调烦心事不少。6月底想着给父母卧室换台空调,在线上平台下单时,发现没有国补了,得7月初抢补贴资格。于是,7月2日9点55,她就开始不断刷新线上平台的国补页面,但是页面上一直显示活动火爆,领取失败。她在不断刷新后10多分钟,领取到了补贴。但是,购买流程又卡在了结算阶段。
相隔不到一周的时间,徐女士发现她6月底差点下单的空调在7月初涨价了,不仅如此,在结算时,国补并没有扣除,只能按原价付款。咨询客服得到的回复是:虽然有补贴资格,每日核销金额有限,建议明日10点再尝试下单。不仅是一个品牌的官方店如此,另外两个主流品牌商家处也是同样的情况。
无奈之下,徐女士只能在没有享受国补情况下下单了一台空调。
徐女士的经历并非偶然个例,实际上,在当下这股复杂的市场浪潮中,她只是众多消费者里被波及的一员,这背后凸显出的正是在高温天气刺激需求激增与补贴政策调整的双重作用下,整个空调市场价格悄然攀升、上涨势头愈发明显的现实态势。
6月开始,国补限额陆续在各地实施,这使得消费者在购买空调时需要抢购补贴资格,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氛围。在这种情况下,空调厂商往往会根据市场需求和补贴资格的发放情况来调整产品价格和销售策略,从而导致市场价格的上涨。
某二线空调品牌无锡分公司销售人员就谈到:“现在国补吃紧,1号就用完额度了。凡事都有两面性,国补也是,之前国补刺激了市场需求,但是市面上各种各样的价格都有,现在国补基本上用得很少,价格也不像之前那么乱了。”
尤其进入小暑节气,全国多地遭遇持续高温,部分地区气温突破40℃,极端高温激发等多应急需求。安装需求激增,购买空调用户没有更多的犹豫、选择、观望的时间,更多的是应急需求,对价格不会那么敏感。
因此,现阶段空调价格的波动与其说是上涨不如说是回归,一方面,极端气候放大了消费者对高性能空调的支付意愿;另一方面,补贴政策通过限制核销额度,间接促使厂商减少低价机型供给。
笔者在京东平台查询发现,当前1.5匹一级能效变频空调的市场价格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主流品牌中曾经常见的千元以下机型已难觅踪影,如今1500元左右的价格已成为该品类的新基准线。
对于现阶段的空调价格的回升,厂家和经销商却持有不同的态度。
某空调新品牌负责人表示:“最近旺季需求多了,也没有卷低价了,我们压力相对小点了。”对于新品牌而言,主要瞄准低端价格敏感度高的市场,当行业陷入低价竞争时,他们为保持低价优势,生产运营徘徊在盈亏一线。如今,中小品牌得以暂时从"以价换量"的生存困境中暂时解脱,获得宝贵的利润修复空间。
而经销商对此波价格调整的态度更为冷静。河北廊坊一家电经销商表示:“国补有的时候,我们接受,没有了也没什么,主要是市场需求就那么多。现在下面分销商都不愿意压货,主要是对市场信心不足。”可见,在终端需求未见显著扩大的情况下,价格调整并未真正提振市场信心。
短期来看,气候因素和政策调整确实为厂商提供了价格修复的窗口期;但长期而言,空调行业的定价逻辑将更多受制于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和产业升级的刚性需求,7月以来铜价站上了8万元每吨的高位,这种成本压力是否引发后续的价格上涨值得观望。而价格变动对于终端零售渠道分销的刺激作用正在式微,需求侧的增长才能为行业提供持续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