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2025年“国补”以旧换新在延续,但是伴随着美国关税的增加,一季度电视品牌加速提前备货,导致库存增加。而“国补”以旧换新持续近一年之后的拉力在逐渐减弱,使得全球电视销量迎来更多不确定性,导致很多电视品牌的库存也一直处于高位。
虽然二季度有618等大促活动的加持,但是驱动购买的能力有限,电视品牌开启下调备货意愿,同时增加了与面板企业议价的空间。同时,各大电视品牌赶在关税之前积极备货美国市场,导致库存高企,加上经济下行导致清库存能力减弱,整机流动速度过慢,各大电视品牌库存处于高位。
根据奥维睿沃《AVC-Revo-全球电视品牌采、销、存数据报告》,一季度末,三星电子库存周数上升至17周,4月底达到19周,LGE库存提升至13周,国内品牌海信库存也增长至12周。
根据奥维睿沃(AVC Revo)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全球Top11整机厂面板采购量下调至41.3M,第三季度三星电子/TCL/LGE等头部品牌采购计划再度下调,电视整机厂商对面板需求持保守态度。面板行业面临出货量承压的问题。
这对占据面板市场50%以上份额的我国面板企业来说,压力还是非常大。据洛图科技发布的《全球电视面板市场出货月度追踪》,今年2月份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面板厂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68.3%,较去年同期提升4.9个百分点,但环比下降了2.5个百分点。
分品牌来看,京东方(BOE)2月出货量约540万片,同比增长60.9%,增幅居行业第一;华星光电(CSOT)2月出货量约430万片,同比增长48.4%;惠科(HKC)2月出货量约320万片,同环比均有所增长,增幅分别为25.4%和12.7%;台系面板厂商群创(Innolux)和友达(AUO)的合并市占率为22.0%,同环比分别增长1.6和1.2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在备货意愿充足的情况下,2月份各大面板企业都实现了增长。但是,随着备货期的结束,加上关税加征的到来,各大面板企业面临业绩的增长压力。由于今年上半年国补资金消耗过快,引发TV品牌对国内后市的担忧,最新消息7月会下达新一轮的资金,但是补贴政策相比之前明显收紧,品牌对下半年国内市场表现也不太乐观。
虽然面板企业面临增长压力,但是作为全球面板制造中心,我国面板企业依然还是有非常强的竞争力。因为全球前几大电视出货量品牌都从我国进口面板。
比如三星,今年以来,随着CSOT收购LGD广州工厂,面板供应格局调整,为保证供应链安全,韩系品牌三星电子策略性增加HKC和INX的面板采购量,同时与BOE重新恢复合作,今年下半年TV面板采购量1.5M,增加55/65/75/85/100寸的合作,BOE同意给予一定的返利支持,同时明年双方恢复签署LTA的合作,明年从BOE的面板采购量恢复至3-5M,回到2021年以前的水平。
LGE面板采购依赖大陆3家头部的面板厂,三家合计占比70%左右,BOE一直是其重要的面板供应商,双方之间合作稳定,BOE在LGE内部占比接近40%;HKC之间合作稳定在25%左右;CSOT收购LGD广州工厂以后,LGE顺势增加与华星的采购合作。
TCL采购仍以集团内面板厂华星光电(CSOT)为主,海信整体供应结构分散且保持均衡稳定,BOE为其第一大面板供应商。
总的来说,由于今年上半年国补资金消耗过快,引发TV品牌对国内后市的担忧,最新消息7月会下达新一轮的资金,但是补贴政策相比之前明显收紧。这对电视行业的影响还是非常的大,不过作为全球液晶出货量集中地,还是拥有非常强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