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日本百年企业松下集团宣布全球裁员1万人,这一数字约占其员工总数的4.4%。表面上看,这是应对业绩下滑的无奈之举,但更深层次上,这场裁员风暴揭开了松下战略转型的冰山一角:从传统家电制造商向B端技术巨头的艰难转身,以及在中国市场进退维谷的复杂处境。
松下的裁员并非简单的“降本增效”,而是一场精准的“业务手术”。被裁撤的1万名员工中,工业设备、影像产品及传统家电部门占比高达70%,这些领域长期陷入亏损或增长停滞。
例如,电视、厨房家电等“问题业务”被列入退出清单。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电池、汽车材料等B端业务被完整保留,甚至获得战略倾斜。这种选择背后,是松下对市场趋势的残酷认知:C端家电市场的竞争已从技术壁垒转向成本与规模厮杀,而中国企业的崛起彻底改写了行业规则。
在收缩C端业务的战略调整中,家电板块可谓首当其冲。电视业务全球市占率已跌至1%,厨房家电因智能化滞后被列为主要剥离对象,而空调、洗衣机等品类虽保留部分产能,但已转向代工模式。
在中国家电市场,随着美的、格力、海尔、海信、TCL、小米等国内巨头的强势发展,松下在竞争中持续边缘化,目前唯一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当属洗衣机。比如,丁科技网查询发现,从奥维云网数据来看,1-4月,冰箱线上市场松下销量市占率仅为0.59%,排名第19位;线下销量市占率为2.07%,排名8位。曾引以为傲的智能马桶一体机市场,1-4月松下线上销量市占率也仅为3.47%,排名第九。
在相对强势的洗衣机市场,松下的竞争力也只表现在线下市场。1-4月,线下市场松下洗衣机销量市占率为8.08%,排名第三;销售额市占率为10.52%,排名第四。线上来看,1-4月松下洗衣机线上市场销量市占率仅为1.5%,排名第十;销售额市占率为2.76%,排名第七。
(来源:奥维云网)
与C端家电业务低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B端业务的强势布局。车载电池部门虽受特斯拉销量拖累,但通过转向马自达、斯巴鲁等新客户,以及储能系统研发,预计2025财年集团能源部门仍能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
中国市场成为松下转型中最复杂的变量。一方面,其“China for China”战略初见成效,但另一方面,传统家电业务的颓势难以逆转。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品类被海尔、美等国内巨头全面压制,甚至核心部件压缩机也因美芝、海立的崛起丧失优势。与此同时,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中国本土电池企业的迅猛发展,也让松下在B端市场的扩张面临阻力。
松下的裁员与业务收缩,是传统制造业巨头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典型样本。其战略看似激进,实则充满无奈——若不剥离“包袱业务”,便无法为电池、AI等新赛道输血;若不深耕B端,则难以在红海市场中突围。
然而,这场豪赌的风险同样显而易见: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预期,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与规模优势可能再次颠覆格局;而彻底退出C端市场,则意味着放弃品牌与消费者的直接连接,沦为产业链的“幕后角色”。对于这家百年企业而言,裁员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在技术革新与市场变迁中,找到属于新时代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