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厂商全面拥抱用户的关键一步,就是要探索社群运营和私域运营的措施落地,简单来说就是面向有价值用户的专业化经营,为他们提供超值的产品、服务和体验,从中收获来自用户消费升级和持续信任的红利。
拥抱用户,对于家电厂商来说,绝对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必须要探索一条“经营用户”的全新路径和手段。现阶段,对于众多家电厂商来说,关键就是社群的运营,以及私域流量的运营,通过先经营一部分圈层用户的方式,再去寻找经营更多用户的手段。
现阶段,在社群运营和私域流量运营的过程中,对于很多干了20多年的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总有一种习惯性的认知误区,那就是不管干什么业务创新,不管做什么渠道创新,总是希望可以快速的规模化上量、全渠道引爆、一炮就打响。
这种思维存在,对于家电厂商的社群运营和私域流量运营,会带来非常大的麻烦。在家电圈看来:一是,无论是社群经营,还是私域流量运营,在探索过程中,都不是可以通过“大干快上”就能规模化上量的平台和渠道,不能跟京东、天猫等平台对标,否则很简单陷入“投入产出比”的恶性竞争中;二是,经营用户的核心,不是经营规模、经营数量等传统的玩法,而是经营产品结构,获得一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面对未来的增长空间。所以,经营用户与传统的卖货不冲突,但是必须要分开隔离。
同时,对于众多家电厂商来说,还有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也是很多家电人不愿意面对的事实,就是市场上超过99%的企业都没有专门的经营用户、运营用户团队、体系和制度,更多的还是传统的市场部、销售部,追求的还是季度、年度的销售指标和业绩。也就是说,经营用户在很多家电厂商就是“嘴上说说”的,并没有变成“实际行动”,甚至还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
也就是说,虽然超过99%的家电厂商都认为,经营用户很重要,深挖用户红利很有价值,但没有几家企业和商家真正建立了经营用户的全新团队和编制,规划经营用户的思路和方向,并且匹配相应的资源。原因很简单,就是大量厂商还是希望在家电市场上追求规模、希望可以赚快钱、马上赚到钱,一投入就能赚到钱。却忽视了用户经营原本就是一门“细水长流”的匠心工作,需要的不是短期回报,追求的不是迅速上量,而是用户的信任、用户的反馈,用户的交流,以及整个生态的闭环。
面向用户的社群也好、私域流量也好,本质上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就是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用户从哪里来,用户到哪里去,用户关心什么,用户讨厌什么,用户期待什么。只有真正掌握了用户的“喜怒哀乐”,才能实现社群经营和私域流量的价值转化和举措落地。
由此在这一过程中,家电圈则建议众多的家电厂商,经营社群也好,谋求私域流量变现也好,必须要马上开始,从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变革和调整开始,从经营理念到追求规模和数量转变开始……
第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用户经营团队,要打造样本工程。不是简单地将社群经营和私域流量变现,推给商家,推给运营中心,而是要在总部层面先试错再破局。所以,面向用户的市场经营团队要建立起来,同时不能简单地考核销售KPI,而是要关注用户价值转化的效率和质量,这就必须要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和业绩考核体系,再造新的经营管理制度。只有将经营用户的回报,与经营用户的团队收益建立正面的关联,才能真正让企业经营用户的制度和方法落地。
第二,同时探索各种渠道、途径和方法,加强与用户的联系与沟通,不是简单地“上来就卖货”、“专推高精贵产品”、“只追求回报而忘记初心”。在经营用户的道路上,目前家电厂商普遍面临着胆子小、动作少,不敢干等局面。接下来,必须要放开对于家电厂商经营用户的管理制约,让他们敢于放开手脚,通过与各种社交平台、服务渠道、零售渠道和生活娱乐平台,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打开与用户的交易模式从而再造新的社会关系,即双方价值共创利益分享。让用户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享受到回报,而不是简单的购买和付出。
当然,经营用户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门科学和艺术。对于众多家电厂商来说,面对经营用户的“千头万绪”,则应该化繁为简,以小见大,才能真正找到更多、更好的经营用户手段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