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在2月25日根据其监测数据报道:美国在近25个月内总计印钞“放水”了达34万亿美元的基础货币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购买、增加债务上限、2022年度的财政预算赤字和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如果将美国历年的债务赤字做成图标,最近两年将是直线上升的。
而根据外媒报道,最近,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1.9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万亿的新冠纾困救助法案。美国当局预计还将向国会提出下一财年超过7700亿美元的非民用预算,由于新冠病毒持续蔓延期间积累的高额借贷,美国联邦债务已经在2月16日首次突破30.4万亿美元,这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比之前预计的提前了三年。
短时间内的大量印钞,迅速流入美股、欧洲股市,甚至中国市场,购买全球资产,还有一些,则是进入大宗商品市场,推高全球资源价格,部分专家甚至称其为“美国通胀”。
在大环境的作用下,原材料价格也隐隐出现了继续攀升的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元旦以来,铝价明显上扬。
从国际市场的层面上,在欧洲电解铝减产和国内电解铝库存下降的双重利好支撑下,铝价大幅上涨。
而从国内的供需层面上,云南、青海等地部分电解铝小幅复产,国内供应量整体缓慢抬升;需求上,铝下游加工企业除铝板带及铝箔企业开工维持高位外,其余板块开工率继续走弱。
以铝价为例,短时间的数据可能并不能明显感受到在这一轮美国“放水”中收到的影响,这则是因为,各类原材料的价格经过长时间的上涨,已经在高位运行。
我们依旧看到铝价,在2021年,铝价经历了1-10月的拉升,虽然在第四季度有过下跌,在目前保持在高位振荡。以2021年最高点10月19日24240元/吨的单价为基准,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经累计下跌15.97%,而截至2022年2月17日,铝价经过小幅调整,22666.67元/吨,很明显,依旧在高位振荡。
当然,铝价上扬绝非是个例。
2021年年初铜价57955元/吨,到2021年年末上涨为69425元/吨,涨幅为19.79%。截至2022年2月17日,铜价71585元/吨,较年初上涨2.37%。当然,其它原材料价格也均呈现出相同或是相似的趋势。
由此带来的最明显变化就是制造成本的再次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16日发布数据,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9.1%,环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2.1%,环比下降0.4%。可以看出,整个增长过程是渐进的,而非一蹴而就。
原材料涨价后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但是售价方面的品牌附加值的支撑力却不足,难以像头部品牌一样以提价的方式保护利润空间;本身利润空间的有限的前提下,覆盖原材料价格的增长部分变得愈发困难。
对于是否涨价,进退维谷,大部分企业生怕赖以生存的价格优势也不复存在。
而在潮流家电网的采访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在这些中小企业中,主动一点的可以说:这一年在打“生存战”——诸多中小企业在2021年及以后的长期经营策略上提出了两个方向:一是在目前的生存战主张轻资产运营,二是从细分市场入手“进窄门走宽路”;而被动的一点甚至可以说是在“熬”。
但是,并没有任何迹象支撑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在此前提下这些企业究竟又可以“熬”多久呢?即使对于看似掌握主动权的“生存战”企业,这些策略是否有奇效还很难下定论,但如果2022年原材料价格依旧在高位震荡,困境将是唯一能够确定是事实——在已经成型的市场中,摸索和成长都是要有代价的,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小企业谁又敢说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支持变革和转型的摸索呢?
2022年,原材料价格高位振荡带来的“大逃杀”,究竟谁能“熬出头”呢?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