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有300%的利润,资本敢于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和道德。今天笔者算是见识到这样的事件了:彩电圈,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巨头同时被黑。谁人有这样大的能量,谁人从中获利“非凡”呢?
海信反驳“黑乐视”事件
海信黑乐视,真假一说就明
近日,一则自称来自海信内部的“PPT”在网上流传开来。这则PPT的内容非常单一,即全部是在说“乐视超级电视如何不好”。证明该PPT属于海信的唯一信息是“右上角小字号”的英文“HISENSE”。
那么,这份“海信黑乐视”的“证据”真假如何呢?先来看看笔者的几个疑问:
第一, 海信专门发一个内部培训文件,黑乐视做什么?海信电视全球1500-1700万台,乐视全球300万台,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或者说,海信要找对手,也是找强敌来黑才对。如索尼或者三星。例如,乐视的高官刚刚“黑”过三星索尼。因为,即便黑死乐视,海信也拿不到什么像样的好处。或者说,乐视暂时的体量不值得海信黑。
乐视致新梁军曾刚刚说过:“在中国乐视已经全面超越三星、LG、索尼等品牌,在全球市场我们同样有信心赢他们”
第二, 2015年,国内彩电业几近全行业亏损,但是海信依然保持销量稳中微增、利润大幅增长——海信也是全球彩电企业中少有的两三个2015年净利润增长的大牌之一。虽然这一年,乐视销量也实现了翻番式的成长,但是毕竟是以7亿元的亏损为代价的。而且,乐视的成长并未影响海信的量(海信销售量也在涨)和海信的质(利润长的更多)。所以,如果真要黑乐视,也应是被乐视抢单的品牌来“奋起抵抗“,而不是自身发展良好的海信淌浑水。
第三, 海信的核心市场与乐视也并不冲突。乐视基本销量盘都是线上电商、而且是国内市场。海信一半销量来自海外,国内销量多一半来自线下渠道。海信和乐视的目标客户可以说是“乐视是海信的一个不足四分之一的子集”。如果海信要通过“黑”别人获得销量,也不是“黑”乐视——国内、国际市场有那么多和海信目标市场重叠度9成以上的品牌等着做靶子呢!
第四, 这则PPT的最后还有特殊要求:知会总经理、市场总监。造假者这一笔的言外之意是“黑乐视”是海信高层的意思和行为。但是,造假者忘记了,一份高层研究的报告,如何能轻易泄密,闹的人人皆知呢?难道海信的商业保密能力还不如最普通的小企业吗?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五, 一家全球性的行业巨头,全球三甲之一,真的会玩这么低级的营销游戏吗?如果是这样,海信还能走到今天的大佬位置吗?——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了。
答案已经明了:一个小Logo,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伪造这样一份“证据“容易的很。至少比菲律宾挑动南海非法仲裁容易的多。
利益是最大的理由,谁在挑起战争
众生芸芸皆为利而往(少数世外高人除外)。商场尤其如此。而利益分析、动机分析,也是刑事侦查最基本的方法和原理。
从这场沸沸扬扬的“海信黑乐视”事件中谁能收益呢?
首先,海信已经背负了原罪。作为中国第一的彩电品牌,海信不管怎么辩解都是众矢之的。这件事肯定不是海信自己“抹黑自己”。
第二,这也一定不是乐视所为。虽然乐视扮演了弱者、受害者的角色,但这又能如何。毕竟PPT的具体内容一个个,或真或假、真假混杂的攻击乐视的产品、价值体系和生态。消费者动用真金白银的时候,不会因为同情弱者就买你的东西。反而会因为这些问题三思后行。
第三,被躺枪的还有TCL。因为中国彩电品牌第二强就是TCL。会不会老二整老大呢?答案是绝非可能。因为乐视持有TCL多媒体四分之一的股份,是TCL旗下企业华星光电的大客户。或者说乐视和TCL是一个阵营。而且TCL彩电和显示业务蒸蒸日上,不会此时牺牲兄弟手足,搞这等不上台面的小动作。
被躺枪的还有TCL
第四, 那么谁才是这件事情的受益者呢?那就先看谁是受损者——无疑。海信、乐视都会因此受到负面的影响,包括商誉、口碑受损和销量下降。所谓受益者,就应当藏在从海信、乐视两者的销量下滑中,能够增长的品牌。这两年乐视的销量年年翻番,的确触动了很多品牌的利益。此事件不排除“有人想黑乐视,但是选择让海信背锅,进而一箭双雕”的可能性。
当然,这种动机和利益分析法难以很准确。因为单纯的从收益角度看,无法锁定任何企业。除了海信、乐视、TCL,国内彩电圈中外品牌不下几十家。(所以,请不要对号入座啊!)
不过,以上这些利益分析还不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因为如果海信、乐视真的打起架,那才是“渔翁得利”。由此可见,这次事件“设计之精妙”、“用心之险恶”。但是,乐视和海信都还聪明,没有上这个当。反而不断揭发“有人出阴招”的本质。
瞄准产业龙头,始作俑者其心可诛
海信、乐视,此次事件之所以是“大事件”,原因在于被牵扯其中的是中国彩电产业最成功的企业,是行业龙头、典范和希望。
我们应该记住那些专门操纵闹剧的人:南海仲裁案操纵者日本法官柳井俊二
海信,不必说了,十余年行业销量第一、全球排名第三,在2015年行业亏损面90%的背景下,还能实现利润增长。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
乐视,则是新兴的互联网彩电品牌的代表。虽然乐视模式还在亏损之中,但作为新规律、新趋势、新方向的探索者,其对于整个国家产业的战略价值不容置疑。笔者并不是说乐视模式一定成功。但是,又有那种创新的风险是零呢?国家鼓励万众创新、建立创新型社会,乐视的实践意义巨大。更何况过去三年乐视销量年年翻番,已经取得瞩目的成就——当然,也许就是这些成就招人“羡慕嫉妒恨”,所以才中了招。
如果乐视海信因为此事大打出手,乐视背后的TCL也会被牵扯进来,那么中国彩电产业的第一、第二强,新兴趋势的代表者等,三方利益都会蒙受巨大损伤。这一幕下,笔者看到的将是整个民族彩电产业的“巨大内讧”。这无异于自毁长城,无异于让利域外。
对于那个始作俑者,笔者想说,也许你就是想赚一些自己的小利益,但是你不能拿整个产业的基石做砝码,不能为了肥自己、废了中国彩电业,不能真的“见利忘义”。
而对于当事人,乐视、海信,更应联合起来揭露真相,让消费者都明白这是一个怎样精心布置的“局”,怎样一个弃行业大意而不顾的“狼子野心”。也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担负起行业领头羊和创新者的历史责任,维护市场正当竞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