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和双12虽然在名字上数值只相差了1,但是在总销售额上却相差了不止一星半点。据悉双11当天,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天猫和淘宝网总销售额就达到了350.19亿元这个惊人的数字,阿里也是像是金榜题名的学子一样兴奋,第一时间把这个数字汇报给了养育他的“再生父母”。而在结束不久的双12,就在很多人期待阿里这个“学霸”又考了多少分的时候,阿里却摇身一变成了“老师”,迟迟不肯公布这份试卷的分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也难怪阿里会有这样的举措。只要你不那么粗心的话,你会发现,双12这一天远没有双11那样轰轰烈烈,它更像是一场局部战争,就像当年的伊拉克战争一样,打去吧,很多人只是关注却并没有达到关心的程度。而双11则不同,它更像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很多人被其感染,亲身参与进去了,想不关心都难。
所以相比较双11的热热闹闹,双12就只能算平平淡淡了。根据奥维咨询(AVC)数据显示,双12光彩电销售规模这一项来看,不敌双11,环比大幅下降了75%,那么,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呢?
双11不想剁手 双12不用剁手
很多人表示越是临近双11,就越是要增强自己的“免疫力”,于是开始各种预防措施:关掉自己的朋友圈,不去刷微博,想方设法不去上网。但越是这样,就越表示你越禁不住诱惑,因为一个需要借助外力的人,在这件事情上又能抱多大的希望呢?只有到内心足够强大,即使你不做这些动作,依然可以笑看风云。所以越是强迫自己的人,就越会成为双11的“剁手党”。
对于“双11”抢到的便宜货的“剁手党”来说,存在的抱怨也是诸多:一些商品价格有水分、质量差,热门商品缺货,另外由于物流配送压力激增,一些消费者抢购的商品迟迟未能发货。快递变成‘慢递’,对于那些熬夜抢到手软的朋友等待收货同样是一件极其让人煎熬的事情。
所谓免疫力一定不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所以有了双11这道疫苗,不少消费者担心“双11”促销后遗症仍会在“双12”出现,这也导致了双12整体销量的拉低。在一份国内某权威机构开展的“再遇电商大战,你还会出手购买吗”的调查中,超过半数网友表示只会持观望态度,可见双11过后,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回购理性。
双12临近双11 肉吃多了也会腻
面对各大电商“全民疯抢”“不容再错过”的网络攻势,不少消费者却不那么热情回应了。有消费者表示自己在多家电商网站上注册过,“双11”之前几天收到数十条促销短信后买了不少东西,“双12”临近,又收到十多条促销短信。你想要买的和你不想买的,都在双11那天实现了,到了双12,扫货时,发现没有必需品和急需品。就像打车,错过就错过了,总会有下一辆。
还有一点,就是双11和双12靠的太近,这很危险。消费者的购买力被“双11”严重透支,两个类似的购物节仅仅隔了一个月,就像是刚刚吃完一顿自助,你还没来及消化呢,就又要你再吃一顿,肉吃多了也会腻啊!所以双12想再造一次掀起抢购狂潮,并不现实。
不全是吃肉 小电商也表示很受伤
细心的消费者还发现,在淘宝网重点推出的“心愿价格”活动里,部分商品与之前不搞促销时的价格相差无几。有消费者表示她今年年初关注的一条裤子在双12竟然一元钱都没降,这样的活动难免让人感觉受骗感。其实并非是真的有诈,因为面对过于频繁的价格大战,不光是消费者感觉审美疲劳,一些小的电商因为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失血严重也是累觉不爱了。所以虽然是双12,很多电商却略显冷淡,有的压根就没有参与其中,只是消费者蒙在鼓里罢了。
十一月份的超低价格洗礼往往带来行业消费的空窗期,单纯的价格诉求很难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价格刺激在持续太久之后,已经无法在感官上对消费者进行冲击。
从电商层面上分析,最后一个月是财务报表出来的关键月份,众多实力不够的小电商关注更多的是经营质量而非流血换来的市场规模。所以从促销力度上分析,就一件商品来说,十几元的裤子远非动辄上千的家电产品可以比配的。
双11是个神话 双12是个笑话
在双12,阿里率先将淘宝APP首页的小图标更换为“真心便宜,不然是狗”的字样,暗指京东价格高;随即,京东在客户端回应“拒绝假货,不玩猫腻”,直击阿里的痛点——假货多。正当网友讨论“猫狗撕逼大战”时,苏宁易购正式加入战局,在客户端晒出“真比猫正,更比狗省”的标语,三大主流电商的“口水战”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的同时,也让网友开心一笑,成了最得利的“渔翁”。
双11当天,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天猫和淘宝网总销售额就创纪录地达到了350.19亿元这个惊人的数字,这就是一个神话!而双12,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一些小型的电商都在趋于理性。现在这两个全年都很特别的日子都已成为过去式,双11可以很傲娇地对双12说:“不要迷恋哥,哥就是一个神话!”而一定要用两句话来评价它们的话,双11是个神话,双12就是一个笑话。
但是说到底,不管是数字更好看的双11还是略显黯淡的双12,它们本质上还是人为创造出来的。正如电商价格战还未打响的前几年,一些实体店同样是在国庆这样的节日里推出优惠促销活动,后来也是反响平平了。现在,线上销售似乎是在走相同的老路,双11过完了,还有双12,如果一年再多处几个月,谁知道会不会有双13呢?而且神话也有走下神坛的一天,谁知道下一个双11会不会重蹈双12的覆辙?
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消费者已不仅仅关注价格的高低,对商品质量、购物流程和售后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只看到低价促销所带来的虚假繁荣,一味地“频繁造节”,只能是双11伤了神,双12不来神。而解决的方法只有从商品送达、价格优势、质量保证这些细节入手,只有全方位的服务提升了,对于电商和消费者来说,每天都可以当“情人节”来过,感情(市场)才会稳定,不至于会出现双11很热情,双12很冷淡这种忽冷忽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