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门槛低带来的高利润,让小家电产业成了商家必进的大市场。但产品问题、安全隐患接踵而来:超高辐射、漏电漏水、外观粗糙……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质检部门总能逮出一批批不合格的小家电品牌,名单中鲜为人知的品牌浩浩荡荡。
再看苏宁、国美等综合家电卖场,每逢重大促销活动,小家电摇身变为购置大家电的赠品,消费者也乐得如此,购置一套大家电便能免费收获豆浆机、加湿器、电水壶、熨烫机等等物件,小家电销售的渠道之伤日益显现。于是,小家电厂商的渠道策略越来越向百货商超、网上商城、电视购物等倾斜,混乱的销售渠道又带来不可避免的各种问题。
品牌美誉度便成了消费者选择的基础依据,一些知名品牌更扮演起了行业自救领导者的角色,“微波炉行业白皮书”“豆浆机行业白皮书”“加湿器行业白皮书”频繁出炉,却依然难掩质量之伤、服务之伤,一位家电厂商老总说过“小家电现在已成消费品,完全可以随时坏随时换”,但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小家电产品售后服务的空白,没有正规维修点、三包期限短、维修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如何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长久?
我们欣慰地看到,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机构早几年已开始频繁出台标准、制度来规范市场发展,但希望身处小家电行业的每个大小品牌,能够“忧行业之伤而忧”,从自身做起,否则,当“伤”演变为“殇”,为时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