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消费者保护协会在其发刊的月刊杂志《消费报告》中提出“FPR 偏光3D TV不是全高清(FHD)电视”的评价结果。关于“快门好还是偏光好”的中国3D技术之争,疑将就此终结。
争议告终:FPR偏光3D TV不是全高清画质电视!
《消费报告》表示, FPR偏光 3D TV 不是FHD(全高清),而是实际分辨率只有FHD一半的HD级电视。据报告中称, FPR偏光3D TV使用被动方式,通过将画面分为层的图像方式显现偏光效果,再经过左右镜片传达至左右眼。由此一来即说明,1080P的影像只能呈现出一半的540P的画质。《消费报告》还指出, 被动方式3D电视技术存在‘黑边过宽’的内在局限,在应该连续呈现画面的部分会出现画面断开现象。
与此同时,国内多个行业权威评测机构通过反复比较研究也得出这一结论:快门式在技术上和成像效果上更优于偏光式。快门式3D的“3D清晰度、3D对比度、3D色域覆盖率及节能的效果”等关键性能指标上体现出的优势,都是偏光式所始望不及的。
行业专家一致认为:“偏光式”3D电视只是一种初级的3D技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但实质上是以牺牲清晰度、降低3D显示效果为前提的,只能算一种“伪3D”技术。这一评价与美国《消费报告》基本一致。
(图1:真假3D, 逐行精显?——快门VS偏光3D成像原理)
偏光阵营:被迫承认偏光3D(不闪式)难达到全高清
《消费报告》表示,偏光派方面指出了FPR偏光3D TV能在双眼中都呈现出1080P的高分辨率画面,这样的说法不同于我们的主张,这是一种与现行的被动式偏光技术相悖的看法。
这一观点与快门派主张的“FPR偏光3D TV只是HD(高清)产品不是FHD(全高清)产品”不谋而合,而此前偏光派对此一直持否认态度。在《消费报告》发布后,偏光派被迫重申了他们曾提出的FPR偏光3D TV是通过左右两眼各540p,合起来1080p的分辨率显示出FHD画质的原有立场。
偏光派有关人士指出,他们没有提出过偏光3D是通过左右两眼各1080p的分辨率来成像的,而是左右两眼各540p,合起来呈现出1080p的分辨率”,并强调:“这种说法才是正确的”。
行业资深人士表示:究其原因,这和3D电视的市场容量及偏光企业的经营策略息息相关,FPR偏光3D技术在中国市场为了逃避机构监测,均隐去“偏光式”、“FPR”等原有描述,改用,“不闪式”替代,回避消费者正确识别。这一举动在3D电视普及之初,的确困扰了很多3D爱好者,但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消费者对3D知识的全面了解,“谁才是真正的全高清3D?”相信体验过3D电视的消费者心中自有公论。
(图2:决胜画质,无损高清!——快门白马VS偏光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