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空调业爆出高能效空调骗补门事件,一些知名品牌高能效空调核查虚报率高达95%以上。实在是让消费者心寒。能效标准究竟如何划分?不清楚的朋友在购买空调时难免被忽悠。
制冷量与制热量
要了解能效比先从空调制冷量和制热量的概念出发,空调调节室内气温的原理主要是移动热量。
制热时,将室外的热量移到室内; 制冷时,将室内的热量移至室外。
电热丝的能效比只能达到1:1,即消耗1千瓦的电能,产生1千瓦的热量。 空调在所有制热产品中的能效比最高,可以达到1:3左右,即消耗1千瓦的电能,能够将室外3千瓦左右的热量移到室内,所以空调节能省电。
同理,空调在制冷时,消耗1千瓦的电力,能够将室内3千瓦左右的热量移到室外。 空调有制冷功率,制冷量,能效比等参数指标。 制冷功率:表示空调的耗电量。 制冷量:表示空调移动热量的能力。
能效比划分等级标准
能效级别又称能效等级。目前是根据能效比来划分能效等级。能效比是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实际制冷量与实际输入功率之比。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了单位输入功率在空调运行过程中转换成的制冷量。
目前市面上能看到两种能效标准,旧的标准是始于2003年,共分为5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对应能效比2.6、2.8、3.0、3.2、3.4。2级(能效比3.2)以上为节能空调,5级(能效比2.6)最耗能,是准入标准。该能效标准,一直使用至201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