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电新闻 > 正文
最好的时代里 小家电为什么依然卖不好?
发布时间:2021-09-14 10:18:39
来源 : 家电网
作者:家电网
标签: 小家电
摘要:狄更斯的《双城记》开篇的一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多年后道出了小家电行业的处境。这是最好的时代,以精致小巧打入市场的小

狄更斯的《双城记》开篇的一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多年后道出了小家电行业的处境。

这是最好的时代,以精致小巧打入市场的小家电正在迎来一批庞大的消费群体,根据贝壳研究院《新独居时代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独居人群将会到2亿人之多,30%左右的人群处于独居状态,小家电或将进入风口期。

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在疫情导致宅经济崛起的2020年,小家电在用户“美好生活”的幻想中成为网红,成就了疫情时代里的商业神话。然而行业从火爆走向凛冬,仅花了一年的时间,就犹如仅盛开一夜的昙花,在诸多品牌产业尚未布局完成之际,就已经凋零。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国内小家电量额齐跌,其中零售额总计250.8亿元,同比下降8.6%,零售量1.19亿台,同比下降8.2%。小家电市场“虚火”渐消,最坏的时代已经来临。

最好与最坏,看似矛盾,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却依然成立——小家电的发展模式,支撑不起一个最好的时代。

1

最好的时代

一个广阔的市场,已经为小家电打开。

当前,中国消费市场最显著的变化在于,代际更替正在逐渐完成。新的消费群体,带来的新的消费形态。这给予了小家电成长的养分。

一方面,近年来国潮文化正在崛起,并在消费层面体现。Z世代年轻群体消费习惯已经完成升级变迁,这使他们在选购产品时更加理性,而不再盲目追求、崇拜洋品牌。买国货、用国货,正在成年当代青年的生活潮流。在此背景下,鸿星尔克、韩束等国货、国牌一度受到年轻人热捧。

另一方面,和中国互联网一同成长的Z世代年轻群体,改变了内容营销以及产品销售的模式。以直播带货、社交电商为代表的销售模式开始崛起,加快了产品信息流传导模式的重构。在这一波潮流中,小家电快速崛起,成功迎接上新消费、新零售的浪潮。

更重要的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已经形成,其具备较高的经济和消费水平,也成为了小家电的主要消费群体。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新独居时代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独居人群将会到2亿人之多,30%左右的人群属于独居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庞大的独居人群,呈现出区域性特征,其中在多年城镇化进程下,年轻人大量流入城市聚集独居,年纪介于20-29岁的人群,占到了独居人群的50%左右,并且呈现出长期独居的状态。数据显示,我国排行前十的城市集中了20%的独居人口,并且城市经济水平也高,独居人口比例越多。

具备较高的消费水平,对生活拥有较高层次的追求,城市独居人群为小家电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2

是谁造就了最坏?

然而,在最好的时代里,小家电却逃不过被“抛弃”的命运。

随着去年疫情的结束,“宅经济”逐渐降温。因宅经济而崛起的小家电也因宅经济的退潮而遇冷,今年上半年我国小家电零售总额为250.8亿元,同比下降了8.6%,零售总量为1.19亿台,同比下滑了8.2%。

其中去年一时风光无量的小熊电器,自2019年上市以来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在去年的“宅经济”刺激下,更是分别实现了营收增长36.16%和净利润增长59.64%的好成绩。不过,升温来得快,降温来得也快。小熊电器已经逐渐失去资本市场的青睐,股价连连下挫。截止到目前小熊电器的股价相比于最高点却是已经跌幅达到了60%之多。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小家电迎来了新的机遇,加上小家电的价格普遍较为实惠,用户在社交平台上种草之后,可以更高效率的把产品转化成订单,试错成本较小,消费者们下起单来从不手软。然而冲动下单之后,小家电正逐渐沦为“一次性”用品。

不论是从用户反馈还是行业数据来看,今年以来,小家电没有昔日受追捧。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小家电重营销轻产品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当前来看,尽管我国小家电的保有率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却进入了存量竞争的时代。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小家电产品缺乏创新,使用率低,大多数用户均属于一次性用户。这意味着将小家电二手转卖或者是束之高阁的用户,难以转化为二次销售的用户。这导致了小家电保有率提升困难。

“花瓶”类产品,外观花里胡哨,能够取得用户的一时欢心,但从长远来看,功能的不实用也增加了小家电产品闲置的概率,久而久之,小家电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会下降。因此,只有在研发、供应链、物流、产品创新、营销等各方面不断优化,才可以真正的建立护城河,延长品牌的生命周期。

THE END
分享到:
原创稿件,版权归百姓家电网所有,欢迎大家积极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标明出处,违者必究。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协助处理。
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观点不代表本站,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协助处理。
与我方联系010-87612742或邮箱3937123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