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中国市场无疑是很具有发展潜力的。过去一年对于中国的彩电行业来说却是艰辛的一年。面对后政策时代,消费需求不足,各环节成本显著上升等压力,中国的彩电行业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核心技术话语权不足、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等挑战和问题。不过,受制于经济共同体,中国的彩电市场进入“新常态”,外资彩电的日子更是举步艰难。
不得不说,外资彩电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正逐渐衰退。随着松下关闭中国工厂,索尼电视业务频频亮起红灯,外资彩电企业在华可以说是进退维谷。
谈及日本彩电的衰退,业内人士分析,对于传统的电视厂商来说,新时代的用户需求已经改变了市场经营模式,这正是日本企业纷纷撤离电视产业的一种无奈。对于日本企业来说,精细化管理、执行力方面一直是其优势所在,然而在彩电领域,日本企业却并未有所表现。在彩电的智能化发展浪潮中,国内企业不断创新,日系彩电厂商迟迟未有作为,硬件技术创新方面又缺乏时效性,最终导致了日本彩电品牌的衰退。
日系彩电节节败退
未能很好地顺应智能时代创新可以说是日系企业衰败的众多原因中的一大因素,这给正位于上升趋势的中国彩电敲响了警钟,虽然目前的情况只能说是增速放缓。近年来智能电视逐步走进人们视野,放眼望去,几乎所有彩电品牌厂商均在主推智能电视,一时间,彩电市场智能热成为时尚,然而在一片繁华之后,智能电视市场潜在的危机却让人无法忽视。
首先是操作系统,智能电视最为核心的部分就在于操作系统上,这与智能手机是同等道理,不管是谷歌的Android,还是苹果的iOS,亦或者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成为产品的灵魂。从目前来看,国内智能电视几乎所有产品均搭载的为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这是对拥有多家彩电企业的中国市场其实是尴尬的。
过于依赖谷歌的安卓系统
其次问题出在上游链上的产品供应问题。新型显示技术上的兴起让缺乏面板生产能力的国内企业备受煎熬,行业人士指出,智能电视的出现将彩电业迅速IT化,但国产品牌除了在操作系统上被谷歌绑架之外,在超高清液晶面板、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内存等上游核心部件领域基本无法自给。
TCL旗下华星光电
在这一点上,国产品牌TCL旗下有隶属自己的面板厂商华星光电,创维推出的新品GLED电视首次搭载了中国人自己研发的电视芯片,算得上独树旗帜。
创维GLED电视使用中国自己的量产芯片
随着“80后”、“90后”成为市场消费主力军,内容和服务越来越被消费者所看重,这背后也是用户习惯的转换。人们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电视节目,更多的来自互联网内容、应用和更多服务吸引着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消费习惯的转换,而这其实就是生态系统的构筑,也是未来彩电市场竞争的关键。
乐视网董事长贾跃亭表示,工业时代是点对点的竞争,未来是链条对链条、生态对生态的竞争。如今的智能电视市场,也是一种生态的改变带来的市场冲击,这是传统电视厂商没有及时跟进的,觉得用户的选择不会就这样被颠覆。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企业及内容跨界者所带来的是对家电业质的影响。以乐视为例,将硬件、软件、内容、核心应用进行融合,通过互联网模式下的各产业链、生态协同,创新服务和体验,最大程度让利用户,已啃下不小市场份额。去年,小米挖来陈彤抛出10亿美元打造内容也向乐视这种生态思路看齐。TCL展开“智能+互联网”与“产品+服务”的“双+”战略。
如今彩电市场渐趋饱和,用户的争夺是换机潮带来的机会,在换机的过程中,用户习惯的转移带来的是份额正在彩电市场进行重新分配。从这点来看,互联网企业的切入对于国内传统彩电厂商是压力同样是动力所在。